- · 《环境保护》栏目设置[10/06]
- · 《环境保护》数据库收录[10/06]
- · 《环境保护》投稿方式[10/06]
- · 《环境保护》征稿要求[10/06]
- · 《环境保护》刊物宗旨[10/06]
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大数据快速发展,大数据下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防范个人信息数据安全风险,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公共利益,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消费者信息隐私权保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数据快速发展,大数据下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防范个人信息数据安全风险,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公共利益,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消费者信息隐私权保护的监管模式,加强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对促进我国保护大数据下个人信息尤其是个人金融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
借鉴国外个人信息保护做法,提高我国的个人信息安全水平1.欧盟通过GDPR法案对个人数据进行保护。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个人数据保护的欧盟国家,随后欧盟同成员国之间在充分协调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GDPR《一般数据保护法案》。此法案规定,一是数据在欧盟内部的处理情况。在此框架下欧盟各成员国之间在GDPR进行数据协调保护,各成员应用于第三方发布在网上的个人信息,通常遵循GDPR法规,中介机构更倾向于遵循GDRP而不是电子商务规则。GDPR对于在抗击COVID-19疫情中保护个人数据尤其重要,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已正式宣布,GDPR适用于COVID-19情况下的个人数据处理,没有必要依赖个人的同意。其次欧盟成员国和非成员国之间的个人数据保护,GDPR第45条规定,要求从欧盟接收数据的国家实施与欧盟标准相同的高标准的数据保护,个人数据给非欧盟国家必须由欧盟委员会决定。委员会在作出决定时将考虑三个因素:非欧盟国家是否立法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非欧盟国家是否有效地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监督机构,确保数据保护规则,非欧盟国家是否具有约束力的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欧洲委员会应至少每四年进行一次定期审查,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反馈是否得到成员国的认可。
2.美国借助中介机构对金融个人信息安全措施加强监管。在大数据下个人金融信息安全保护的问题上,美国虽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但事实上,政府相关部门在信息保护问题上都面临困境。如美国万事达卡事件中,万事达信用卡公司与商家和信用卡交易处理公司之间虽早已根据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规则达成了明确的关于保护付款程序安全的协议,要求交易处理公司在交易过程完成之后不能保留信用卡用户的个人资料。但由于委托-代理问题使金融机构并未对此进行有效控制,金融信息服务商由于利益考虑缺乏足够动力进行信息的维护,金融监管机构也因为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有效监管的难度大、成本高而出现监管真空。为此,美国联邦交易委员会借助中介机构,对信息安全进行外部审计。中介机构通过聘用具有较高资质要求的评估人每两年出具一份安全评估报告。此类中介机构多为非盈利性组织或独立的第三方法人机构,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引入此类机构,利用其专业的评估能力,不断完善自身审慎监管的手段,及时发现金融机构的风险隐患。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现状1.我国服务外包业中的个人信息安全存在泄露风险。“大数据”,是指企业通过合法手段收集的数据信息,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加工,以满足不同部门、人群的需求。再以滴滴为例,滴滴处于出租车,出租车管理公司之外,对出租车产生的数据如人员、行程、每日使用量等信息进行统计,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导出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就像滴滴公司一样,专业公司开发IT系统的大数据计算平台企业在我国应运而生,参与平台的公司机构和平台企业均可访问数据库,且成本共担,收益共享。大数据平台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自负盈亏,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加工为公司机构等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来提高盈利水平。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这一本质往往诱发大数据平台企业只看重经济指标而忽视社会责任及信息主体的信息安全性问题,导致数据库中大数据下个人信息存在泄露的风险。
2.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存在一定的不完善。大数据公司对数据的采集、加工、修改等没有必要的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和相关处罚,因此大数据下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主要源于大数据公司和数据服务商,包括公司机构的违法操作和黑客的攻击。现实中此类案件很多,如2011年12月21日,黑客在网上公开了知名程序员网站CSDN的用户数据库,高达600多万个明文的注册邮箱账号和密码遭到曝光和外泄,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数据安全事故。CSDN的密码外泄后,事件持续发酵,天涯、多玩等网站相继被曝用户数据遭泄密。天涯网于12月25日发布致歉信,称天涯4000万用户隐私遭到黑客泄露。案例反映出,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运用商对用户数据保护不到位,网络服务和数据库信息都会遇到严重威胁,个人信息安全面临损失的可能,电子邮件可能会被入侵,个人隐私可能会泄密。
文章来源:《环境保护》 网址: http://www.hjbhzzs.cn/zonghexinwen/2021/1014/2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