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狼群

来源:环境保护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重返狼群》摘得“最佳新人纪录片”。这部国内首个拍摄到中国境内最大的野生狼群及围猎场景的纪录片,是国内最完整且不可再现的一部狼主题

在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重返狼群》摘得“最佳新人纪录片”。这部国内首个拍摄到中国境内最大的野生狼群及围猎场景的纪录片,是国内最完整且不可再现的一部狼主题影片,也是由亦风这位亲历者把6年来围绕狼的一点一滴融合的心血之作。

评委美国金牌制作人、导演玛丽·安·罗唐迪评价:“《重返狼群》极具画面感,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了他们的这段旅程,以温情和幽默的手法向我们传递了其雄心壮志和环境保护的讯息。”

从单纯的因为兴趣而进行自拍式记录,到纪录片制作想法的萌芽和实践;从一个业余的作家到专业的纪录片人……导演亦风的人生轨迹,就被一只叫“格林”的小狼所改变了,而《重返狼群》的纪录片之路,他走了整整六年。

《羊城晚报》对导演亦风进行了专访,以下是专访的文字内容:

拍摄初期:无意记录 只想留作情感寄托

看过《重返狼群》的人应该不难发现,一开始的很多镜头,并不专业,也不精美。因为,很多都是亦风用手机拍摄的画面:“2010年,出于对小狼的好奇,喜欢,我开始用手机和简单的摄像设备记录它和李微漪的故事,当时,纯粹是无意识的拍摄。”

亦风回忆,2011年,他陪着李微漪一起把小狼送回草原,这一过程,都被他完整的记录了下来,而在当时,他依然没有要做片子的念头:“我当时只是想留个念想吧。

将小狼送回狼群后,亦风说,很长一段时间,他和李微漪都处于一种怅然若失的情感状态下。2012年,李微漪把这份情感和思念寄托在了文字里,而自己,也想要找到一份情感寄托:“就这样,2013年,我决定把小狼的故事做成一部片子,为了记住那段时光,也为了让更多人可以真正了解狼。”

与狼共度:“我们不怕遇见狼,很怕遇见人”

在拍摄的过程中,因为深入草原,亦风常常需要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到了晚上,零下30度,生存很困难,洗一个热水脸,都成为了奢侈。”亦风说,在带着小狼重返狼群的最初,狼群很怕人,当他掏出镜头时,狼群会误以为那是枪,惊得四散逃走,拍摄相当困难。

“但是我觉得,动物都是有感觉有灵性的,它可以感觉到你的善意。我花了半年的时间与它们相处,半年后,我和狼群的距离可以近到50米,它们在吃猎物,而我就在50米之外拍摄它们。”

在亦风看来,深入狼群生活的无人区,最大的危险不是狼,而是来自于人:“你在无人区如果能看到人,那他们会是什么身份?捕猎者。”亦风说,每一次,他们远远听见马匹的声音,都会非常紧张,因为捕猎者都是带着武器的。不过好在他们并没有直接和捕猎者对上过。

“其实还有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来自于当地的村民。”亦风说,因为狼群咬死了不少村民的牲畜,当地人对狼深恶痛绝,当他们一行人带着小狼进村庄的时候,村民们想要将小狼打死,无奈之下,亦风和同伴们只能在村外暂时安置下来。

如何解困呢?亦风碰到了两位非常喜爱狼的小孩子,这两个小孩给他们出来一个主意。

他们带着小狼找到了当地有名望的活佛,因为在藏传佛教里,被活佛放生的动物是不能被伤害的。“我们给活佛讲述了我们来这里的原因,讲了小狼的身世,活佛很受感动,说我们是好人,是做善事。最终,活佛给小狼亲自做了一个护身符。小狼受到了宗教的庇佑。”

三年成片:从2000多个小时到98分钟

为了讲好故事,2013年,亦风再次回到草原进行拍摄。“我想知道时隔两年后,小狼的状态如何?它在狼群中生活的好不好?”亦风说,在拍摄了大量的素材后,自己独自开始了对制片和剪辑摸爬滚打的探索。

“后期是最大的挑战,因为我是一个纯业余者,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纪录片,当时对于片子怎么做还没有想法,只是按照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开始剪辑。初剪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剪下来有好几个小时。”

亦风说,期间,不是没有想过找专业的剪辑师来操作,但是他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剪辑师都是按照台本来剪的,我没有台本,他们剪不了。”在断断续续3年漫长的剪辑过程中,他找到了很多老师和前辈,从他们身上学习纪录片剪辑的经验,聆听他们的建议。

《狼图腾》的作者姜戎看了素材,当即就说:‘这个素材太棒了!可不可以做电影?他告诉我,不要在乎技巧,只需要原原本本的把故事讲出来。”

2016年8月,《重返狼群》正式完成剪辑和制作,2000多个小时的素材,浓缩成为了98分钟的精华之作。在亦风看来,《重返狼群》是艺术性、真实性和趣味性的结合体。

文章来源:《环境保护》 网址: http://www.hjbhzzs.cn/qikandaodu/2021/0502/1353.html



上一篇: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理念研究
下一篇:人类生存环境的后天观影片后天有感

环境保护投稿 | 环境保护编辑部| 环境保护版面费 | 环境保护论文发表 | 环境保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环境保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