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级道路路线设计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来源:环境保护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为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决策,保障主体功能区战略精准落地,按照科学划定“三区三线”边界、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多规合一”。高等级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为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决策,保障主体功能区战略精准落地,按照科学划定“三区三线”边界、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多规合一”。高等级道路路线线位与“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类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衔接,充分协调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结合既有相关成果,优化普通国省道空间布局,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益。通过与规划体系对接,实现高等级道路线位资源有效预留,保障普通国省道公路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发展期间,高等级道路是非常基础的设施,与人们生活有着紧密关联。为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在高等级道路路线设计中,强化与环境保护的融合很有必要性。

1 高等级道路路线设计需要注意的环境问题

1.1 生态保护红线

道路路线的设计需结合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各地区规划等。其中生态保护红线主要保护区域类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洪水调蓄区、重要水源涵养区、重要渔业水域、重要湿地、清水通道维护区、生态公益林等。在进行高等级道路路线设计时尽量规避上述生态保护区,因各种因素无法避免时需预留一定的扩建空间。

1.2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保护主要是指对水体以及天然水系进行保护。水是人类生存的关键资源,在高等级道路路线设计期间,一定要尽可能的规避饮用水源,距离饮用水源应该大于100 米。科学的规避沿线水体中适合养殖以及灌溉等水体,以便达到对水资源整体保护的目的。若无法避免穿越上述水体,则需要选择从水源的下游通过,最大限度的降低道路施工时对水资源的影响。此外,强化对水体保护的重视,制定科学的污染防范措施,针对天然水系,尽可能的保持原有自然水体走向,坚决不能出现阻隔水流及阻塞水流的情况。

1.3 土地资源保护

在进行高等级道路路线设计前需认真且详细的调查高等级道路沿线土地性质,结合当地的区域规划,科学的选择最佳设计路线。

针对平原地区,土地垦殖率高,耕地保护压力不断加大,耕地质量偏低,要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愈发困难。在设计阶段,尽可能的规避高产的农田耕地,对荒地以及废地等进行有效利用;加强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力度,实现建设占用耕地规划控制目标。公路建设是关系国民经济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占地多。很多项目周边多为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分布较为集中,因此受到性质和建设特定要求的限制。经过论证分析后确定的最终建设方案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时,应按照节约集约、少占耕地的原则,在满足各类指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地,实现功能分区,占地面积的最优化。

针对山地地区,尽可能的规避经济林区,科学的对荒山以及土地贫瘠地带进行利用。同时,强化对现代化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采取高架桥等形式,尽可能减少对土地的占用,保证土地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强化对土地资源的保护。

严禁因临时工程用地或其他各种活动施工,对基本农田耕作层、经济林区等造成永久性破坏。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切实保护好土地资源。积极探索土地资源保护的经济激励机制,调动保护的积极性。

1.4 矿产资源保护

过度的矿产资源开挖导致局部地区土地利用的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问题较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路线设计的初期阶段,需要对沿线的矿产资源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对项目所处地区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解,保证避免经过规模大并且品质高的矿区,以确保不会对后续矿产资源的利用及开发产生影响。在具体的道路建设过程中,如果线路不得不穿过矿区时,则需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对矿区的影响,尽可能的选择矿区产值较低的地区进行穿越。

1.5 路线走向及标高

道路选线时除了要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进行保护之外,还需要规避路线穿越城镇,以及避开学校、医院、名胜古迹、精密仪器及军事设施等环境敏感区,保证能够降低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对路线纵断面进行设计时,需结合周边地块的功能性及规划标高,同时要综合考虑被交道路标高的影响。在标高较低的路段设计时,相关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排水以及防洪措施,比如:建立完善的路面边缘排水以及防洪系统、强化路面结构层防水。也可以借助构造物来进行排水防洪,包括:桥面排水、台背以及支挡构造物排水防洪。此外,针对路基高路段,主要综合考虑排灌、蓄防洪的需要,有效保护路基路面,以确保道路可以正常的使用。

文章来源:《环境保护》 网址: http://www.hjbhzzs.cn/qikandaodu/2021/0220/736.html



上一篇:基于低碳经济环境下山西旅游服务的优化措施
下一篇:公路工程环境监理探讨

环境保护投稿 | 环境保护编辑部| 环境保护版面费 | 环境保护论文发表 | 环境保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环境保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